读懂广州榜首一九期
五山街坐落银河区中部,东与棠下相依,南与石牌、林和相连,西与兴华街相接,北与长兴、元岗相邻。既有浓郁书香,又是才智高地。它衔接银河商圈,入则安静,出则富贵。镜头里的五山,有华工最多的石阶、农科院最陡的路、华农最长的坡、五山地道最绕的弯……这儿山水相依,钟灵毓秀,近百年前成为广州最早规划的“大学城”。书香氤氲近百载,这儿走出了很多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现在的五山,犹如北京的五道口一般,不只是一个地舆概念,更是一个科教文明地标。
●前史渊源●城外山丘清末营地
此地为何有“五山”之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所在地被五个山头盘绕,中心构成盆地山塘,有“五马饮泉”之意;另一说是此地多山,以“五山”来泛指。
比较越秀山、象岗山等文明名山,五山的前史记载要晚得多。迄今为止,史志中较早的记载见于晚清年间。其时,这儿曾是清末爱国将领刘永福的兵营驻地。
清末爱国将领刘永福驻营五山
五山是广州的一处高地,此地为何叫作五山?坊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此地被嵩山、茶山、黑山、象岗山、凤凰山五个山头盘绕,中心构成盆地山塘,有“五马饮泉”之意;另一说是此地多山,故以“五山”之名来泛指。
前史上的五山,曾为石牌村北的山地。据《石牌村志》记载,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北方董氏从南雄迁徙到广州东郊一带,结茅久居,繁衍生息,渐成村落,称为董村。明代末年,这一带经济繁荣,人口昌盛,因周边曾有许多墓葬,留下不少石马、石龟、石鼓等石牌,人们爽性把这儿叫作“石牌村”。石牌村规划很大,到民国初年还有犁地4800余亩,还有巨细山岗、陂塘、水塘、荒地等,规划东至今棠下上社,南至猎德、谭村,西至林和村,北至长湴、岑村、上元岗一带。今日的五山一带,其时就坐落石牌村的北部,仍是一片远郊荒地。
与越秀山、象岗山等文明名山比较,五山见于前史文献的年代要晚得多。迄今为止,史志中较早的记载也只能溯至晚清。这儿曾是清末爱国将领刘永福的兵营驻地,现在,华南理工大学内还有刘义亭、刘永福营盘碉堡遗址等,留念这位将领。
刘义亭坐落校园内梁山上绿草苍树之间,高雅精巧,六角攒尖顶,6根圆柱上有异域风格的浮雕卷叶纹。亭中立有一块石碑:“本校校地为刘义将军营寨之遗址……”这是其时中山大校园长邹鲁所写。
刘永福营盘碉堡遗址在校园内,为圆形,外围青砖灰砂。这儿原本有两层木阁楼,但历经年月洗礼,木阁楼已无存,墙外还长满了茂盛的榕树,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盆景。
刘永福是深受人们敬仰的民族英雄。孙中山先生曾用“余自小即钦佩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之语表达对刘永福的敬仰之情。刘永福逝世7年后,孙中山将刘永福从前的驻军营地选定为大校园区,培育人才,五山由此载入史册。
华工校园内的刘永福营盘碉堡遗址
●百年风华●碧瓦朱檐书香环绕
今日的五山-石牌一带,华工、华农、华师、暨大,互相相连,五山小学、广州中学互为街坊,又衔接银河商圈,入则安静,出则富贵。广州市教育研讨院郭海清副研讨员表明,五山一带之所以成为教育书香之地,科研机构密布,大多源于近100年前广州榜首个“大学城”的规划和树立。郭海清所说的“大学城”,便是20世纪初中山大学石牌校区。现在中山大学早已搬离五山,最初构成的教育理念持续在这儿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孙中山选址东郊筹建“大学城”
20世纪初,孙中山力推国家建造,急需各种高学识的人才。他以为,“人才为立国大本”,人能尽其才,则百事俱举。而兴办教育是培育人才的要害,孙中山视“教育为崇高作业”。
其时的我国仅有十余所大学,且多为外国人兴办的教会校园,广州的岭南大学便是其间之一。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到岭南大学讲演。他说,见岭南大学规划宏大,条理规整,感受很深。“广东省必要几十个岭南大学,我国必要几百个岭南大学,构成几十万或几百万好学生,那才于我国有大利益。”讲演后不到半个月,孙中山就着手准备兴办一文一武两大学府,培育英才。“一武”,便是其时的陆军军官校园,坐落广州黄埔长洲岛,人称“黄埔军校”;“一文”便是国立广东大学,由广东高级师范校园、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校园兼并而成,原广东高级师范校园校长邹鲁出任国立广东大学榜首任校长。1924年11月,国立广东大学举办榜首届开学典礼,孙中山亲笔题写“博学、详细询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训词,这也是今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一起校训。这句话出自儒家经文《礼记·中庸》,要求学子按“诚恳”之赋性修身,通过学、问、思、辨、行,养成正人品质。孙中山对这句话赋予年代新释,他建议学生要学习“古今中外的常识”,独立思考,明辨道理,学成之后,要“专注做一件事”,致力于完成国家富足。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的修建随山势而筑,全体恰似古钟,图为该修建群现在所在位置示意图(部分)。
不过,其时的国立广东大学由多个校园兼并而成,校区散落各地,广东高级师范校园在今越秀区文明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广州鲁迅留念馆一带,广东法科大学在今法政路天官里后街一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校园则在东郊。不只办理不方便,且这些校区大多坐落闹市,不利于学生悉心读书。孙中山开端寻觅新址办学。东郊石牌村北部五山一带,其时仍是原野,山岗崎岖又不高,池沼泛动而不浊,山水相依,地域广阔。孙中山通过屡次调查后说:“若加以合理之规划,则藏修息游,嘉惠学子不浅。”
“江河名川”会聚师生爱国心
惋惜的是,因其时财务匮乏等要素,孙中山终身未能见到石牌校区的建规划划落地。1926年,为留念孙中山,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六年后,邹鲁再次掌握中山大学,他遵循孙中山所嘱,四处筹资,建造石牌新校区。
坐落五山路与广园路交界处的国立中山大学牌坊
邹鲁请来闻名规划师杨锡宗、林克明等人来规划中大石牌校区。这些规划者多有在海外留学的阅历,如杨锡宗曾留学美国,林克明曾留学法国。人民公园、中山图书馆、市政府合署大楼等都是他们的创作。石牌校区主体造型以中式为主,细部处理则常借用西式办法,奇妙天然。
华南理工大校园史馆内保存了其时校区规划的模型,修建随山势而筑,全体恰似古钟,涵义警钟长鸣。校园内片区、山峦、池沼和路途,按其相对方位,以我国名山、大湖的姓名命名,“使入本校者,悠然生爱国之心,即决然负兴国之责”。今日,散步在五山的大校园园,扬子江路、黄河路、珠江路、洪泽路、嵩山路、武当山路、贺兰山路、峨眉山路、黄山路等“路牌”不时映入眼帘。能够幻想,那时,年青学子每天在“名山大川”“大江大河”间读书学习、悉心研讨,怎能不奋发向上?
华南理工大学
五大学院修建布局颇具深意
五大学院的空间布局也很有考究。农学院坐落钟的顶部,表现我国“以农为本”的理念,其他学院则在中轴线两头对称安置,文学院和理学院居东,法学院和工学院在西。听说,这是表现了我国古代“左文右武”的传统礼制。从南向北,理学院、工学院居中,涵义国之胳膊;文学院、法学院在南端,与外界最接近,则涵义密切联络和服务社会。
这些修建规划宏大、造型美丽、装修繁复,是今日银河区域规划最大、保存最无缺的民国时期大型修建群。坐落华南农业大学4号楼右前方的石坊钟亭为六角攒尖亭,四周被树林围住,景色迷人。栏杆竖条之间有一木钟,周围有一“大”字,涵义“中大”。其时的法学院楼现为华南理工大学西山东路12号楼。大楼门前的广场上有一个青铜日晷。日晷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器,常见于皇宫殿宇前,在岭南区域较为罕见。这座日晷修建于1934年,由岭南闻名修建师胡德元规划。由于日晷仪“形端表正”,其时的法学院师生建议捐资建此日晷,以示法令的公平。日晷台基呈八边形,规划为三层,直径约1米的台座由绿、黄、红三色构成,上有祥云、寿桃等图画。台座下有四个由“中”字与象形文字“山”构成的平行状的图画。上面放置的日晷亦呈八边形,为青铜所造。
今日的华南农业大学5号楼是其时中山大学的“理学院生物地质地舆教室”。大楼风格为中西合璧的宫殿式修建,分为主楼和衬楼,主楼前面还有一个卷棚顶的歇山顶门廊。不管主楼、衬楼,抑或是前面门廊屋脊上的装修都很精巧。门廊两头栏杆望柱上的浮雕非常精巧,檐下的彩绘古高高雅,正门门额上有“华南农学院”五个大字。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群星灿烂●教育我们科技巨子“负兴国之责”
1934年,石牌校区建成,除医学院仍留在今马棚岗之外,中山大学其他学院都迁往五山。自此,五山-石牌一带成为广州前史上榜首个“大学城”,走出一大批“负兴国之责”的教育我们、科技巨子。
今日华南农业大学5号楼校史馆内就展出了12位院士的生平故事,其间,排在首位的是我国稻作学之父丁颖。能够说,他是五山一带终身贡献于科教作业的代表性人物,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人民优异的农业科学家”。
“一门三院士”成果教育美谈
1924年,一艘巨轮慢慢驶向我国的海岸线,36岁的丁颖刚从日本的大学获得农学学士学位。他倚着栏杆,对着大海静静入迷,浮想联翩。
1888年,丁颖出世在广东高州的一个农家。21岁那年,他中学结业,像全部身处年代激流的年青人相同,开端苦苦思索救国之路。不少优等生热心报考文法商科,他却坚决地挑选了报考农科。其时,广东每年都要很多进口大米。虽然深知学农务农的艰苦,但他坚决了学农救国的志趣。
回国后,丁颖教书育人。他建议教育、科研、出产三结合,教室不只是在校园里,还在实验场与实验田里。在《三十八年的回想和感触》一文中,他这样写道:“古农书和农人的经历,不能彻底满意编写讲义的需要和到达科学运用与出产的意图,所以我决计展开整套的稻作实验研讨。”他变卖部分祖产,先后创建了6个稻作实验场,其间,石牌稻作实验总场便是今日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前身之一。
丁颖教授
教研产三结合,让这位教育家不断有惊世的科技产出。据华南农大校史馆资料,在中大任教期间,丁颖在校园邻近犀牛路尾的水塘里发现了一种野生水稻,他将这种野禾命名为“犀牛尾”。在阅览很多古籍之后,他提出水稻来源于我国。1936年,丁颖将广东农家种类“早银占”与印度野生稻杂交,培育出国际上榜首个“千粒穗”种类,最大的稻穗有1400多个谷粒,震动了国际。他还成功选育出国际上榜首个具有野生稻基因的水稻新种类,并用中山大学的校名,将这个种类定名为“中山1号”。为此,日本农史学家渡部武教授在《我国的稻作来源》一书,敬称丁颖为“我国稻作学之父”。
丁颖的终身桃李满天下,我国两院院士黄耀祥、卢永根等都是他的学生,其间,黄耀祥因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在国际上最早育成籼稻矮秆良种“广场矮”,完成了水稻的榜首次大幅度增产。卢永根的学生刘耀光也成了我国科学院院士。丁颖、卢永根、刘耀光,被称为“一门三院士”,成果五山教育的一段美谈。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丁颖为代表的一大批教育我们、科技巨子在五山这片土地上“负兴国之责”。后人用“丁颖精力”来宏扬他们的理想信念、为人风仪。今日,丁颖礼堂、百年树人、教一雕像……在偌大的华南农业大学内,处处都是丁颖教授的印记。
无线电科学奠基者倾慕育英才
今日的华南理工大学东湖湖畔,矗立着一座半身铜像——一个老者面庞慈祥,目光睿智。他便是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榜首任教务长冯秉铨教授。20世纪50年代,本着“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准则,国家进行全国性的院系调整,中山大学迁往康乐园,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留在五山原中大校址。冯秉铨留在了五山。他提出教育“全部为学生”“教育是一门艺术”的建议,为培育青年人才劳累终身。此外,他也是新我国无线电电子科学的奠基者之一。
在“老华工”的眼里,“冯秉铨”这三个字意味着一个传奇:他少年早慧,16岁连跳两级考入清华大学,又在北京大学读完硕士,25岁成为岭南大学最年青的副教授,后在哈佛大学克拉弗特研讨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曾被视作哈佛的学术新星。其时,有人给他开出每月400多美元的薪酬,在其时可谓优薪厚职。但是,他决然回到祖国,当起了“教书匠”。他抱着“愿得英才三千数,顶峰深处共研寻”的希望,将“为青年的鹏程万里而劳累”当成座右铭,为培育英才倾尽汗水。
冯秉铨依据实际情况,敢为人先地提出了“全部为学生”“教育意图是教懂学生”的理念。他以为,教育是一门艺术,要吃透教材理论,灵活运用新的体裁和办法,激起学生主动性,而不是“廿年一本书”地讲下去。
1958年,冯秉铨掌管成功试制华南榜首台模仿电子计算机。《人民日报》随后宣布社论,称誉其为顶级成果。接着,他又掌管研发了国际上榜首台“俄汉翻译电子计算机”。
执教50年,冯秉铨把终身精力都献给了教育和科学作业,时任我国科协名誉主席的周培源教授将其称为“士子榜样”,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五山人奋勇向前。2010年,恰逢冯秉铨100周年诞辰,华工师生在他挥洒汗水的当地竖起铜像来留念他。斯人虽已逝,但精力不息,鼓励不止。
五山成为工程师企业家摇篮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立异式人才急缺。五山-石牌的高校在承继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立异理念,为珠三角经济腾飞注入了才智动力。“务实”“立异”成为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的孜孜寻求。与华师一路之隔、素有“华裔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立异要素也无处不在:它树立了全国高校中的榜首个计算机中心,在全国创始“分流教育”……有人说,暨南大学撑起了广东新闻人才的半壁河山。
暨南大学
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下,这儿孕育出一大批商界奇才,被称为“企业家的摇篮”。前期最知名的莫过于“华工三剑客”——TCL总裁李东生、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康佳集团前总裁陈伟荣。20世纪70年代末,这三个年青人考进五山华南工学院的无线电专业。结业后,他们原本都有很面子的作业。后来,抱着“干一番作业”的大志,黄宏生创立了创维公司,陈伟荣成了康佳的掌舵人,李东生将一家合资企业TTK“晋级”为TCL。
“三剑客”拉开了我国彩电业昌盛的大幕。鼎盛时期,三家企业的彩电产值占有全国总产值的40%。李东生后来回想说,华工的“笃行”精力成果了他的作业。
从五山-石牌高教区走出的商业奇才远不止“三剑客”。20世纪90年代,五山科技街在华师后门一带鼓起,以贸养技,集聚了最早的科创人才,一时间风头无两。“北有中关村,南有五山科技街”的说法风行。
1992年,从中山大学结业的年青工程师刘伟参加五山科技街的创业部队,兴办期望电脑集团广州分公司。其时的刘伟并没有想到,这家靠卖电脑发家的小店,今日能成为事务横跨七国的IT电子分销巨子以及轨道交通智能化龙头(广州佳都科技集团)。
从五山科技街延伸到邻近的科韵路,五山-石牌一带的创业膏壤不断延伸。1997年,浙江人丁磊不管家人对立,辞去职务南下广州,在科韵路兴办了网易。这一时期,银河区诞生了联想、七喜、京粤电脑等巨子,也走出了京华网络、尚品宅配等后来在互联网细分范畴开展的上市企业。现在,从银河北到五山路,在金山大厦、广州软件信息广场,新一代互联网人斗争的身影仍随处可见。
新能源轿车领武士物多出于五山
在PC互联网年代,五山科技街邻近的岗顶电脑城是华南区域最早最大的电脑安装销售市场。21世纪,互联网、新能源等如火如荼,五山-石牌一带仍然勇立潮头。2004年,从五山走出来的李连柱、周淑毅、彭劲雄用IT技能打破家具出产传统形式,将软件公司孵化成家居工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供给商,兴办了广州尚品宅配。
也是在这一年,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及运用专业的何小鹏兴办了UC优视,在全球初次将云端架构运用到手机浏览器范畴。10年后,UC优视以约40亿美元卖给了阿里巴巴。何小鹏挑选第2次创业,以工程师的思想进军智能轿车范畴。2018年3月,小鹏轿车正式获得榜首张新能源轿车专用号牌。两年后,小鹏轿车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创下全球新能源轿车企业前史上定价估值最高和融资规划最大IPO纪录。
在一次媒体采访中,何小鹏说,工程师思想是他从华工汲取到的最佳营养:“华工校友是一群有工程师思想、务实精力的人。”新能源轿车中心零部件范畴也活泼着从五山走出来的领武士,其间就有夺得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冠军的宁德年代董事长曾毓群、负极资料璞泰来董事长梁丰。
鉴于五山的教育才智高地以及科技立异素质,2022年,广州市政府作业报告初次提出“环五山立异策源区”的概念。2024年的广州市政府作业报告更是三次说到环五山立异策源区,并将其与琶洲、环港科大(广州)、环大学城并列为四大科创区。据广州市银河区科工信局供给的信息,环五山立异策源区北至华南国家植物园、南至黄埔大路西,西至白云山、东至科韵路,总用地面积约28平方公里,区域内集合5所高校,11家科研机构,16所职业院校,10家国家要点实验室,117家省级要点实验室,一起集聚9家国家工程技能研讨中心,126家省级以上要点实验室,还有4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构成连片稠密的立异气氛,向粤港澳大湾区源源不断地运送高素质人才。
教育理念一脉相承
以生为本传承立异
教育兴城,城兴教育。近年来,整个银河区的兴起,也大大促进了这儿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的蓬勃开展。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全区已有8个教育集团,集团内校园45所,学生超越8.2万名,辐射规划达60%。更多孩子在这儿享用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银河区五山小学
银河区中小学教育起步并不晚,兴办于1919年的银河龙洞小学是其时番禺县最早兴办的四家国民小学之一。不过,作为广州市的一个新式区域,银河区前期的教育基础设施相对单薄,校园多以村子里的祠堂为教室。龙洞小学就曾设在南社璞庵祖祠内。现在的龙洞小学,从前期6个班级、100多人就读,开展到3个校区、近70个教育班、2900多名学生。校园以“每日一前进,扎实人生路”为校训,培育“知日新、行日新、德日新”的学子,见证了银河区教育的起步与开展。
随同银河区的快速开发建造,以珠江新城为中心、包括银河北等地的银河中心商务区(CBD)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CBD。从前是广州“菜篮子”的银河区变成粤港澳大湾区的灿烂明珠,中小学教育也产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新校园、新理念相继涌出。
2019年9月,广州市银河榜首小学在原广州名校先烈东小学珠江新城校区等基础上建立,成为银河优质教育勃兴的见证者。
走进银河一小华穗校区,簇新的教育楼让人眼前一亮,教育楼中,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电脑室、人工智能室等一应俱全。教育楼旁摆放的两艘“木舟”以及操场上的波浪形舞台,让整个校园很有灵动感。这所校园从“出世”的那一刻起,就有显着的银河立异精力的印记。“办成一所具有银河风骨、广州气质、中华神韵、国际胸襟的一流校园。”在银河一小兴办者、校长王晓芳心目中,自20世纪80年代建区以来,银河区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广州甚至全国的经济强区,背面包含广州人敢为天下先、斗胆测验的立异精力,这也是银河的时令和风骨。因而,银河一小就好像其姓名相同,带着立异风骨,以向上、进步面向未来的心态,向着未来跨进。王晓芳期望这儿成为一座森林,学生在森林里顺势长身体、长学识、长才能。她把这个希望浓缩为“顺天致性,生生不息”八字,悬挂在她的办公室,成为银河一小的办学理念。
王晓芳在给孩子们讲课。(受访者供图)
不管是百年校园,仍是年代新秀,不管是高级教育,仍是基础教育,在这儿,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在传承中丰厚开展,以生为本,重在自主立异素质,一起培育年代英才。
【版权声明】 《读懂广州·粤韵周刊》为广州日报原创著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运用。
出品/江永忠、许芳
策划/关雅文、周娴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忠安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除署名外)通讯员 卢庆雷、陈芃辰广州日报新花城修改:马俊贤